固有耐药性

固有耐药性是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的天然遗传特征,不同细菌物种对特定类别抗菌药物存在先天抵抗,且这种耐药性可稳定遗传给后代。以下按常见细菌类别,系统梳理临床中重要的固有耐药类型及代表药物,方便非专业科室医疗人员快速查阅和应用:

  1. 革兰氏阳性菌的固有耐药
    1. 链球菌属:包括肺炎链球菌、A 族链球菌等,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(如庆大霉素、阿米卡星)固有耐药。核心原因是链球菌细胞壁通透性低,药物难以进入菌体内发挥作用,且其核糖体结构与革兰氏阴性菌存在差异,导致氨基糖苷类无法有效结合靶点。此外,肺炎链球菌对磺胺类药物(如磺胺嘧啶)部分菌株存在天然耐药倾向。
    1. 肠球菌属:屎肠球菌、粪肠球菌等对多种药物天然耐药,包括头孢菌素类(所有代次,如头孢曲松、头孢吡肟)、克林霉素低浓度氨基糖苷类。肠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(PBP)与头孢菌素亲和力极低,且自身缺乏氨基糖苷类作用所需的靶点激活机制,因此临床中头孢菌素类对肠球菌感染基本无效。
    1. 葡萄球菌属: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,部分菌株对青霉素 G固有耐药,因天然携带低水平 β- 内酰胺酶基因,可轻度水解青霉素结构。
  1. 革兰氏阴性菌的固有耐药
    1. 肠杆菌科(部分常见菌):大肠埃希菌、肺炎克雷伯菌等对青霉素 G红霉素固有耐药。大肠埃希菌的外膜屏障可阻挡青霉素 G 穿透,且缺乏红霉素作用靶点(特定核糖体结合位点);此外,肠杆菌科多数细菌对万古霉素固有耐药,因万古霉素分子量大,无法穿过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通道。
    1. 铜绿假单胞菌:典型的固有耐药菌,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四环素等多种药物天然耐药。核心机制是外膜微孔蛋白(OprF 等)表达量低,药物渗透困难,且天然存在高效外排泵系统(MexAB-OprM),可主动排出多种药物,仅对少数抗菌药物(如哌拉西林、头孢他啶)天然敏感。
    1. 鲍曼不动杆菌:对青霉素类(除哌拉西林 / 他唑巴坦等复合制剂外)、头孢类(第一代、部分第二代)、大环内酯类固有耐药。其外膜通透性极低,且存在多重外排泵,是临床中 “泛耐药” 菌株的常见来源之一。
    1. 流感嗜血杆菌:对万古霉素红霉素固有耐药,万古霉素无法穿透其细胞壁,红霉素则因靶点结构差异难以结合。
  1. 其他细菌的固有耐药
    1. 厌氧菌:脆弱拟杆菌等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(部分)固有耐药。厌氧菌缺乏有氧代谢酶系统,而氨基糖苷类需在有氧环境下才能进入细菌内;同时厌氧菌的细胞壁结构特殊,阻碍喹诺酮类药物渗透。
    1. 结核分枝杆菌: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固有耐药,因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,药物难以穿透,且其青霉素结合蛋白与 β- 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极低。
  1. 真菌的固有耐药
    1. 念珠菌属: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固有耐药,因氟康唑作用靶点(真菌细胞膜上的羊毛甾醇 14α- 去甲基化酶)结构突变,导致药物无法结合;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也存在天然低敏感性。
    1. 曲霉菌属:对氟胞嘧啶固有耐药,曲霉菌缺乏氟胞嘧啶进入细胞的转运蛋白,药物无法发挥抑制核酸合成的作用。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5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