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人类训练模型还是模型训练人类?

今天碰见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,是人类在训练AI模型还是模型在训练人类?

AI生成的你让我自己画,肯定是画不出来。

腾讯元宝deepseek的回答

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富有洞察力的问题。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的,而是一个复杂的、双向的互动关系。

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:

1. 表层和直接层面:人类训练模型

在技术和操作的层面上,毫无疑问,是人类在训练模型。

这个过程非常清晰:

  • 目标设定:人类(开发者、研究员)首先决定要模型做什么,比如识别猫的图片、翻译语言、生成文章等。
  • 数据提供:人类收集、清洗、标注海量的数据(文本、图片、音频等)。这些数据承载了人类的知识、文化、语言模式和偏见。
  • 算法设计:人类设计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结构(如神经网络),设定训练参数。
  • 训练与调整:人类启动训练过程,根据模型的输出结果不断调整数据和参数,就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,引导模型向期望的方向发展。
  • 价值对齐:人类试图通过各种技术(如RLHF-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)让模型的行为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标准。

在这个层面上,模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具,它是人类知识和意图的延伸和反射。模型是被动者,人类是主动的创造者和训练者。

2. 深层和间接层面:模型(的输出)在“训练”人类

当模型被大规模部署和应用后,它开始反过来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人类的行为、认知和社会结构。这种影响在感觉上很像一种“训练”。

这种“训练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塑造行为与习惯:
    • 推荐系统: TikTok、YouTube、淘宝的推荐算法通过持续推送内容,训练我们的注意力、兴趣点和消费习惯。我们刷什么、买什么,越来越多地由算法决定。
    • 导航软件: GPS导航训练我们放弃自主规划路径的能力,完全依赖机器的指令。
    • 搜索引擎: 它训练我们以特定的关键词进行提问和思考,影响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。
  • 塑造认知与观点:
    • 我们越来越依赖大型语言模型(如ChatGPT)来获取信息、总结内容、激发灵感。这可能会训练我们减少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考,更倾向于接受模型提供的“现成答案”。
    • 模型生成的内容(新闻、评论、小说、图片)正在塑造我们的审美、文化甚至对现实的认知。如果模型数据中存在偏见,它也会强化人类社会中的某些偏见。
  • 塑造社会结构:
    • 就业市场: AI模型正在改变工作的性质,它“训练”人类劳动力必须学习新技能以适应与AI协作的新环境,同时淘汰一些旧岗位。
    • 社会互动: 社交媒体算法影响公共讨论的议题和风向,训练人们如何表达才能获得更多关注,甚至影响选举和政治进程。

在这个层面上,模型像一个无处不在、极其高效的环境塑造者。它通过提供特定的“刺激”(信息、推荐、答案)和“反馈”(点赞、流量、便捷性),持续不断地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进行“操作性条件反射”,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。

结论:一种共生的反馈循环

所以,更准确的描述是:人类与模型陷入了一种日益紧密的“共生反馈循环”。

  1. 人类用自身的历史数据(包含精华与糟粕)训练了模型。
  2. 模型吸收这些数据后,生成输出并影响现实世界。
  3. 人类生活在被模型改变的环境中,产生新的行为和数据。
  4. 这些新的数据又被用来训练下一代模型……

这个过程不断循环,使得人类和模型彼此塑造,共同演化。

最终,是人类设定了最初的目标,但模型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常常会超出人类的预期和控制。因此,你的问题触及了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挑战:我们如何确保在“训练”这些强大工具的同时,不被它们以有害的方式所“训练”,并始终保持人类的自主性和价值观?这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觉、批判性思维和健全的监管。

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,我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多依赖于书籍、报纸和杂志。还记得读小学和初中时,经常翻阅《故事会》《读者》《青年文摘》,也有些消息是靠周围人口口相传。那时信息的传播范围非常有限,现在回想起来,自己竟也像一只“井底之蛙”:所见所闻,大多局限于小城之内,甚至连县城都很少“走出去”。

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,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那么受限。我常常顺着新浪等网站的链接,一路点进自己感兴趣的栏目,仿佛推开一扇扇未知的窗口。那种感觉,就像原本贫瘠的街道渐渐开起了各式店铺——我们需要什么,就沿着招牌慢慢找。虽然没有“清仓大甩卖”那般喧闹的推销,找起东西来不算太快,但内心却格外清净。

再后来,信息越发繁杂,我们进入了搜索引擎的时代。它帮助我们更快地锁定目标,就像走在开始热闹的街市,偶尔有人递来传单。如果引擎公正,筛选信息倒也轻松便捷。但渐渐地,“降价广告”似的干扰信息不断出现,视线难免被扰乱。

而如今,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地位似乎正在下降,尤其随着小视频时代的到来,我们仿佛一下子被推进喧闹的集市:四周高音喇叭不断轰炸,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速度扑面而来。

未来——或者说现在——我们或许已站在另一种生活的边缘。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逐渐替代传统搜索引擎和短视频App的作用,它不仅能检索,还初步学会了为我们筛选和剔除无用信息。但我们尚不能确定,它能否始终保持公正。

有时候我想,我们训练大模型,多像父母培养孩子:教它知识、引导思考,待它成熟之后,再借助它的判断帮助我们决策。或许有一天,连我此刻写的这一段话,也会成为某个大模型学习与思考的养料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 分享